(圖:取自網路)
我有一個學生。他來自美國,現在北京工作,學過一點中文。
他長得很像裘德洛。
這個禮拜,課程總共四堂,有八個小時。我幫他上課的時候以口說訓練為主。
第一個小時我從聊天知道他的中文程度和生活經驗。
他是美國人,今年三十七歲,有四分之一德國混血,單身。
會說英文、西班牙文、以及一點點的中文。
原本在美國當老師,後來因緣際會,他到北京教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英文。
從言談之中,我知道他的中文文法不好,所以我告訴他一個說中文的萬用公式。
「主詞➕時間➕在哪裡➕做什麼」
在英文文法中,時間常常擺在句子的最後面。
我問他,怎麼用英文說「你昨天晚上在餐廳吃飯」?
'' I ate.....''他回答。
我問他為什麼先說「吃」?
他說,吃很重要。
「因為中文沒有時態,所以對我們來說『時間』很重要。
而說中文的人習慣從大的東西說到小的,例如:時間是大的,餐廳比較小,而吃的動作又更小,
所以我們說話的順序是這樣:First do, first say。」(參照劉咪咪老師課堂說法)
我不覺得教語言只有一種方法,但我認為能被學生接受的就是好方法。
他告訴我他很喜歡我的這個說法,並且主動提出是否可以拍下我寫的板書。
「當然!我很高興你很喜歡。」我說。
從跟他上課的過程中,我發現他非常喜歡跟我分享他的生活,
他說,他的北京老闆說他不會教英文,因為那裡的家長都沒那麼喜歡他。
他覺得壓力很大。
我跟他說,那是因為亞洲人的教育與歐美教育不同。
亞洲喜歡填鴨式,父母最喜歡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了。
當然,我都是用他聽得懂的詞語解釋給他聽。
我相信他一定很會教英文,只是被老闆誤會了。我鼓勵他跟老闆談談。
「你們中國人不是不能這樣跟老闆談談嗎?」他問。
「你是中國人嗎?」我回他,他傻著。
是啊!他又不是中國人。儘管我知道他非常喜歡中國、非常喜歡他的工作,但如果老闆讓他不開心,不是得談談嗎?
在今天的課程一開始,他說他昨天跟我說完那些他工作上的事情以後,在回家的路上想了想,心裡舒服多了。
我不禁懷疑我是變相的心理諮商師?
還好我也是對心理學,略懂略懂。
我問他:「你有夢想嗎?」
「有啊!我現在已經完成我的夢想了!我想要在國外當老師。
我的工作每年給我一張機票回家,可是我不回家,我選擇到世界各地看看。
今年我要去葡萄牙,我會說西班牙文,葡萄牙文對我來說很簡單。」
我很羨慕他。因為他完成了他的夢想了。
今天是最後一堂課,他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。
因為在課程結束以後,我隱約聽到櫃檯有人在說老師很好、很專業,可是我沒想到那人是在說我。
英國人經理告訴我,依他的經驗,他覺得這種學生很難帶。
自己說要來學中文,卻沒有課本,而且只學短短八小時。
或許是一種偏見吧?
裘德洛(我指的是我的學生)他不笑的時候看起來真的比較嚴肅,因此給人感覺很難搞?哈哈。
不過我從他的職業、生活經驗得知,他自己是老師,所以我不會在他面前班門弄斧,教授他長篇大論的語法理論,
而是從他口說的內容,幫他組織成語法正確的句子、修正為用字精準的詞語,讓他更能表達自己的意思。
所以我幫他練習口說的時候,在對話中不斷地幫他複習這週我教過他的所有生詞,
而在最後一堂課,我聽到他都能說出來,實在是非常有成就感!
我認為這種方法的學習,才是他最需要的。
經過這次,不知道英國人經理會不會給我更多難搞的學生呢?
不過我也不怕,因為我就是有把「奧客」變「好客」的能力啊!
在做服務業的時候,哪一個客人不是被我治的服服貼貼的?
這週課表又出來了,我已經看到下個禮拜又有新的挑戰,要繼續加油喔!